2013年10月5日星期六

记台北行之结语:不光采的中国人

七天的台北行给了我强烈的文化冲击。

我一个朋友,到日本、泰国、英国等地方旅游过之后去台北旅游了几天。他说在台北感受到的文化冲击和在其它地方是不一样的。其它地方因为是陌生的文化,所以那些异样的感受会是想当然的;而在台湾,是一样肤色的人,一样的语言,所以感受到的文化冲击是很特殊的。

一个海峡之隔,只是在1949年才开始分道扬镳,各自走各自的路。六十多年后,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这是为什么呢?

对历史我没有多的学习和思考,但我们至少可以看到现在。当下的大陆和台湾最大的不同,当是政治体制的不同。台湾是西方的民主宪政,我们还是共产主义的威权统治。我在台北观察到的,都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然后拿来和国内做对比,例如民众素质、宗教信仰、法治意识、食品安全等。我把大陆和台湾在这些方面差别产生的原因,用一句俗话来概括,那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统治阶级宣传的理念和实践的行为,都不符合普世价值,所以整个社会从上到下的道德沦丧也就不奇怪了。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国被外国列强修理过好多回。我猜在那时候外国列强眼中,中国人算是劣等民族吧。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目前还没有列强通过战争和侵略修理中国,但是发达国家对中国还是有很多的鄙视,港澳台同胞对大陆人的鄙视也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中国还是这样的形象下去,我觉得做中国人一点也不光彩,甚至是耻辱的。

2013年9月28日星期六

记台北行之十:一个吃货的诞生

在计划台北的行程时,我完全没有考虑吃。这要拜国内恶劣的食品安全所赐,让我对吃没有任何爱好。

以前工作的时候,都吃单位的食堂,工作日不需要到外面吃饭。后来换了工作,中午和大家一起去公司附近餐馆吃。人多、等餐时间长、卫生状况差、服务差等问题在这些餐馆普遍存在,特别是我不放心吃的东西是安全的,所以吃饭的时候总是缺乏安全感。从国内发生的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再以国人的普遍道德素质推测,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大部分餐馆都在用地沟油,都有用到危害健康的原料。所以我对出去吃饭不感兴趣。

去台北前,台湾也出现了食品安全事件,例如有的珍珠奶茶里面的粉圆是有毒害的。当时在豆瓣的一个台北自由行小组里面,一位台湾人提醒大家到台湾吃东西小心点,大家全都很乐观地表示吃过元素周期表的身体根本不用担心。我也是这么想的,在国内这种险恶的环境下生活过的,去台湾玩几天就担心食品安全问题真的是多余。

我住在西门町的一个旅店,那里提供免费早餐,所以起来后在旅店就解决了早餐。我去的第一个景点是中正纪念堂,逛完后饿了要吃饭,就找到附近一家鼎泰丰。这是著名的小吃品牌,虽然比较贵,但食物和服务都相当棒。在这里大快朵颐后,发现享用美食原来是这么让人舒服的一件事情。
生意火爆的阿宗面线
中午的体验很棒,晚餐自然就主动寻找了。西门町也有多家著名的小吃店。晚上决定试试大名鼎鼎的“阿宗面线”。这家台湾小吃代表性的店,竟然只有一个很小的门面。一面是排队的人,一面是站着吃的人,很是热闹。第一次吃这个东西,很不错。

第一天吃过台北的小吃后感觉很好。以后每天逛完景点后,就是寻找出名的小吃,所以每天晚上都是在夜市觅食度过的。在士林夜市吃到了著名的“毫大大鸡排”,在宁夏夜市吃了卤味,在微热山丘吃到了美味的凤梨酥,吃到了正宗的“鲜芋仙”。

最后一个晚上,在饶河街夜市逛了好多圈,吃完热的吃凉的,吃完凉的再吃热的,吃了近十种小吃,什么药炖排骨、炭烤扇贝、海鲜羹、芭乐……。在平溪、在淡水,也都少不了各种新奇又新鲜的小吃。我感到很多做小吃的是热爱这个事情的,所以才会做出最好吃的东西,力争成为夜市上最受欢迎的小吃。新闻上也有报道大学毕业就去做小吃的年轻人,就是因为喜欢。从海鲜羹,到一串烤鱿鱼,甚至一杯普通的奶茶,不但带着食物的热气和香味,也散发着人们的热情。

总结下来,台北的小吃有如下特点。

安全。那时候爆出毒粉圆事件,所以卖奶茶的摊店都会出具一张鉴定证书,表明本店的粉圆不含有害物质。管它呢,肯定比国内的安全。我在饶河街夜市一晚上吃了近十种小吃,我还等着回去肚子疼呢,结果竟然没有一点的肠胃不舒服。这是国内完全不能比的,因为国人已经没有道德底线了。在国内,用药死的老鼠、用捕杀的家猫肉泡羊尿做的羊肉串,这些骇人听闻的东西,只是恶劣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

新鲜。在台北吃的东西都是现做的,从酸辣汤到海鲜羹,都感觉特别新鲜,原来这才是美食的真谛。回到北京后,我的舌头变挑剔了。有一次吃一家回转寿司,寿司放在餐盘上转,已经不够新鲜了,我觉得寿司这个东西,新鲜很重要,这样感觉是在破坏这种美食

不贵。一般的小吃,折合成人民币真的不贵,在大众点评的页面看人均消费就知道了。特别是,在景点也不会卖得比市区贵。故宫博物馆门口的小推车卖的大肠包小肠,在平溪景区的各种小吃,价格和台北市区的都差不多,也许是我吃过的还不够多吧。在北京,煎饼馃子在景点卖得就比一般位置贵,连鸟巢附近的都要比一般地段的贵。

本来并没有明确的吃的计划,但是短短几天我就被台北的美食彻底征服了,变成了一个吃货。虽然回来后又跌入了地沟油的现实中,但我对安全、健康和新鲜的食物的追求变高了。

记台北行之九:异样的政治环境

在总统府参观,要从西北角的一个小门进去的。总统府是中华民国总统办公的地方,相当于中国的中南海,不过面积远远没有中南海大。在门口看到一个老人,戴着高帽,身上挂着标语,拿着喇叭,喊着“罢免马英九”的口号。

马英九在中国的口碑似乎比较好,国内官方的宣传也没有什么抹黑,他帅气的形象也许给他加了分。在台北几天,我没有听到或者看到任何对马英九的正面评价,有的只是各种批评和骂声。

我在台北的时候,新闻热点是十二年国教排富的争论。一个电视节目里面几个嘉宾义愤填膺地批评马英九。在国内,怎么可能在电视机里面看到对国家领导人的批评?

和一个出租车司机闲聊。他说我们大陆人自己不去争取,我们都是台湾人自己争取的。他说马英九无能。韩国军舰被朝鲜打了,马英九马上召开会议;而台湾渔船被菲律宾打了,第三天才召开会议。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才拖了三天;而天安舰事件和台湾没有关系,他为了表现自己,所以马上做出反应。马英九说自己的袜子补很多次,一个总统不能去做这些,而要去治理国家。这位司机说得很来劲。

到后来我回国后不久,台湾和大陆签订了服贸协议,岛内对马英九的反对之声更是高涨。
不同于国内的政府大楼,台湾大部分的政府大楼,民众都是可以方便进出的。台北市政府的一楼,路人可以当作捷径穿越。一楼有商业局的一块办公区,看起来很开放,据我后来问门口的保安,是为了方便服务市民。拍上面的照片时正是下班时候,仅有的几个工作人员也在收拾东西了。

除了市政府,台北市议会、警察局、移民署等其它几个机构我都进去了。总统府也是开放参观的。遇到假期参观时间,参观范围和内容都会扩大,比国内开发不知多少倍。国内呢,不要说北京,即使是小地方的政府机构,也是高高在上,普通人怎能随便进去呢?

通过一点表面的观察,我对台北的政治有了一点很片面、很肤浅的了解。尽管只是管中窥豹,但是还是给我很异样的感觉,启发我进行更多的思考。

记台北行之八:第一次进法庭

在去台北之前,我参加了一个介绍台湾出行的同城活动,得知台湾的法院是可以进去参观的,所以法院就成了我台北行的一个计划景点。

端午节那天我打算去法院。在总统府往西那一片,比较集中地分布着台湾和台北的政府机构,颇似长安街,但是完全比不上北京政府大楼的气派。那天下着雨,路上人很少,而且是台湾的假期,来台湾旅游的大陆客恐怕很少有人去那边逛。
我到了一个叫法务部(Ministry of Justice)的地方。不过这并不是法院。
到台北市地方法院,门面很不起眼。进去后里面黑黑的没开灯,当我告诉保安想参观时,他用警戒和鄙夷的眼神看着我,说今天放假不开放,明天才可以。

第二天接着去,竟然真的可以参观。只需寄存相机,并没有查证和登记。这是我第一次进法院,自然觉得很新鲜。

法庭门口像学校教室的课表一样,贴着时间安排。和我同行的还是从广州来的一哥们。我们走进了一个马上开庭的法庭。这是一个很小的法庭,后面只有两排几个座位,只有我们俩在旁听。书记员就在我们前方,背对着我们,我们可以看清屏幕上的字。和我在台北看到的不同,薄熙来在山东庭审的照片里面,书记员是背对着审判长的。

原告是家乐福的,一男一女;被告是一位大概已退休的老人。法官是一位很年轻的女性,看起来应该大学毕业没多久。老人是因为在家乐福偷窃充电器被起诉的。法官在陈述事情和询问原告时,并不像我想象的盛气凌人的样子,而是很客气的。加上台湾腔本来比较软,所以感觉像在聊家常。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时,老人只是说:“一时糊涂”。老人说我们已经在庭外和解了。法官说这是盗窃案件,即使和解了,也要按刑事案件处理,但量刑时会考虑和解的情况。大概十几分钟就结束了。

这是一个很小的案件,却让我很开眼界。一个老人在家乐福卖场偷充电器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家乐福竟然要起诉处理,让人觉得有点小题大作。假如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国内,会怎么处理呢?也许超市的保安会把老人带走,然后罚款一百元,并且警告如果再发现就打断他的腿。台北的家乐福发现偷窃后,他没有权力罚款,也没有权力抓人,只好诉诸法律手段了。

和我一起的哥们说他曾在法院工作过,难怪对来法院并不感兴趣。他说国内的法院也可以旁听的。我这个法盲都不知道。后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的时候,注意到国内的法院也是可以旁听的:
我想起许知远一本书里面的一句话:“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断裂与荒芜上成长起来的,成年之后才开始学习常识”。
宾馆房间的门后有一个牌子。开始我没有注意,只当是常规的安全注意事项。有一天晚上我凑近看了看,除了安全事项外 ,还有一段很特别。这段引用法律条文,强调了旅客住店等同“住宅性质”,警察不可随意临检。这一段是为了保护住客权益,而不是为了让住客配合警察检查。在国内,国内的警察要检查宾馆,我相信宾馆是不敢拒绝,也不敢印出法律条文来应对和反对的。

===

附上旅馆后面告示的文字版。

敬爱的顾客:

欢迎您光临本饭店(旅社),为让您能安全愉悦地于本饭店(旅社)住宿,并保障您的隐私权不受非法侵犯,请您务必花几分钟的时间将本须知详阅,如此您必能顺心愉快且安全地住宿,谢谢您的惠顾。

一、公共安全部分:
  1. 请确认您所住客房位置与紧急安全逃生口之位置与方向,并熟稔相关位置,俾便于紧急事故发生时可从容脱险。
  2. 请勿于床上抽烟或使用任何炉具烹煮物品。
  3. 请勿于照明灯具上或灯罩上晾烘衣物。
  4. 请勿于客房内聚赌、深夜喧哗、吸食鸦片、吗啡或其他代用品。
  5. 请勿携带宠物、枪械、危险品或其它违禁物品投宿。
  6. 睡眠前请确定房门已上所(如有内链亦请卡上)。
  7. 于饭店(旅社)内公共区域活动时请衣着整齐,并勿大声喧哗。
  8. 贵重物品请交由柜台保管,勿放置于客房内。
二、遇警察临检时应注意事项:
  1. 依最高法院六十九年台上字第一四七号判例及法务部八十三年八月二日法八十三捡字第一六五三一号函释均已认定“住宿旅馆之房间,各有其监督权,如已经特定人依规定等级住宿即系供旅客起居之场所,即不失为住宅性质……”,依上判例及解释函可认定旅馆房间如经特定人依规定登记住宿后,即非公共场所,警察绝不可随意进入临检。
  2. 如贵客已依规定据实全部登记身份资料于柜台,警察若敲门欲临检时,请务必先请其出示身份证明详加记录后(若便服临检时),再请其出示搜索票方请其进入,否则可拒绝其进入临检,如仍强行进入可依法提出告诉。注:对于着制服警察若拒绝说明单位姓名可记录其臂章号码,以便查明其身份。
  3. 刑法第三百零六条:无故侵入他人住宅、建筑物或附连围绕之上地或船舰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罚金。(须告诉乃论)
  4.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不依法令搜索他人身体、住宅、建筑物、舟、车或航空机者,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罚金。
  5. 警察勤务规范第一五七条:“一般旅馆之临检,以查旅馆不查旅客,间接查不直接查,力求避免惊扰旅客为原则,检查旅馆房间时,应会同职工行之,至每一房间,必先敲门,并不可随意掀启床帐被褥,如有必要检查旅客行李,应由本人开启取出受检,倘非认为重大嫌疑,不可轻易搜查旅客身体。”
中华民国旅馆商业同业公会全国联合会    敬启

2013年8月5日星期一

记台北行之七:对生命的尊重

在台北的旅馆看电视,一会儿青岛啤酒的广告,一会儿台湾啤酒的广告。在广告播放全程,下方一直有一条提示,原始内容记不清了,大概是“酗酒有害健康”。这显然是政府的统一要求。在国内,不管是白酒还是红酒、啤酒广告,都没有这样的提示。

我在台北那段时间,台湾刚刚出台了号称“全球最严厉的”酒驾处罚法律,电视上每天都报道。严惩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法律出现在台湾这样的文明社会,我想这不是巧合。
台北的报纸
上面是我在回北京的飞机上拍的台湾一份报纸上的娱乐版面,上面是某著名演员夹着雪茄的照片,在照片下方印着一条警示语“吸烟有害健康”。这并不是香烟的广告,但是因为有香烟出现,所以也得打出警示语,真是够狠的。

上面两张照片里,是我后来住的旅馆里面的避难用缓降机,我住的房间在3楼。我在国内住过的比这家要好的宾馆,也没有见到过这个东西。因为我们国人的命很贱,死人不算什么,在宾馆里面装这样复杂的救生设备必要性不高。其实,连宾馆都装这个,我觉得自住的家里也可以装这种东西。
瑞芳火车站的夜间妇女候车区
上面是我在瑞芳火车站拍的“夜间妇女候车区(Waiting Zone for Female Passengers at Night)”。让女性夜间集中在一个地方候车,大概是车站管理人员会格外关注这个区域,以确保女性的安全。

上面是我在某路公交车里面的照片。在应急锤旁边印着非常醒目的标识。而且我注意到这辆车,每两扇窗户之间就有一个应急锤,所以一辆车会有好几个应急锤。这在国内我也是从来没有见到的。

上面讲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很小很细节的。可是,见微知著,这些生活的细节正是一个文明社会的体现,体现的是社会对人的健康、安全、生命的尊重和重视。可是,我们中国,却是一个对生命没有尊重的人。

台湾的一个即将退役的士兵洪仲丘被虐死,让马英九灰头土脸疲于应付,25万台湾人到总统府前面游行示威。而国内频发的各种被死亡事件中,政府有对哪个进行过满意的处理呢?民众除了在微博围观还能做什么呢?我们中国人的命实在是太贱了!!

2013年8月2日星期五

记台北行之六:一个有宗教信仰的社会

在去台北前做功课时了解到龙山寺是一个著名景点,不过我在出行计划中排除了龙山寺,是因为回想我去过的寺庙,猜测龙山寺这样的名刹想必也是各种来烧香拜佛的人熙熙攘攘的景象,大抵不会有什么独特的东西值得一看。后来在台北有一个从广东来台湾玩的哥们想和我一起逛台北。因为他想去龙山寺,我就和他一起去了这个计划外的景点。
龙山寺门口的提示
在上篇博文中已经有了这张图片。寺庙不提倡游客烧香,这真的太独特了。进去后有卖香的。令我震惊的是,这里竟然只卖一种香(反正我只看到一种),就是五根很普通的细香,只要台币10元(合人民币2块多点)。
潭柘寺附近路边卖香的
我为什么会震惊呢?国内的北京潭柘寺我去过一次,河南少林寺两次,北京法源寺两次。潭柘寺是在一个春节去的。离寺庙还有相当距离的时候,国道右边就散布着卖香的人。在寺庙里,也有各种香卖。越粗的香越贵,价格是很吓人的。
潭柘寺内一处卖香的
上面照片只是潭柘寺内某个建筑前卖香的,这么大的香都比较贵。因为“香火”非常旺,大家买的香又很粗,寺庙的工作人员不等香炉里的香燃尽就拿出来回收,以便后面的人买香往里面放。少林寺也一样,会卖很贵的香,给人很土鳖的暴发户的感觉,完全没有佛教圣地的清净和超脱。法源寺规模小,地方偏,比较幽静,我比较喜欢。
龙山寺中庭
另一个让我震惊的是,这么著名的寺庙,竟然只有前后两个小院子,小到让我震惊。少林寺和潭柘寺可能有龙山寺的几十倍到上百倍大吧。即使是玲珑的法源寺,也比龙山寺大。这让我再次感到国内对各种大的盲目崇拜有多么的愚蠢。北京比台北大,可是论文明水平,北京却差台北太多。
上面是拍摄的龙山寺的中庭,香炉里面只有一种细香,大家手里的也是这种。那天还是不是下着小雨,大家围在院子里面,跟着大殿里面的僧人诵经。被众人合唱佛经的声音包围,当时我觉得那是我听过的最美妙的音乐,暂时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

和国内一样,台北有很多电视频道是电视购物频道;和国内不一样的是,台北有很多专门的宗教电视频道,大多都是佛教。国内电视里面也有很多专门的频道,例如炒股的、各种体育运动的等,可我从没见过有宗教方面的频道。

上面这张照片上,是一个僧人创办的慈善基金会的广告,左下角的LED灯牌会展示一些劝人行善的标语。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东西。可是这种劝人行善的LED广告,我在北京大街可是从来没有见到过。在一天早上路过台湾省城隍庙,一位正在上班途中的行色匆匆的男青年,走进里面匆匆一拜,然后出来走了。

从上面这些场景,我看到宗教信仰已经渗透在了台北民众的生活当中。在街头巷尾,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文明的社会,这和普遍、活跃宗教信仰是有关系的。

反观国内国人的各种不文明行为,我们缺乏宗教信仰是一个原因。这是我还在台湾时想到的一个原因。回北京后看《来生不做中国人》,证明这个猜测是正确的。中国古代由实用的儒学垄断思想,使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超越理性的宗教信仰,导致中国人只关注现世,所以贪生怕死,进而为了生存,可以做出各种没有底线的事情。

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

记台北行之五:全民环保意识

在台北市稍稍留意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全民的环保意识比中国强太多了。这是一个容易理解的差别,一个连生命、人权都不尊重的国度,环保能有什么地位呢?

在台北的街边和旅游景点,我记得垃圾箱一般都是分类的,一处垃圾箱大概会有四种分类的桶。其实北京大街上也已经到处是分类垃圾桶,可是大家是否都按照上面的标识使用呢?我对此很怀疑。回到北京下飞机后,我注意到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一处垃圾桶,只有一个桶,上面印着"Waste"。在3号航站楼这个高科技、现代化的首都标志性建筑,一个简单甚至有些粗暴的垃圾桶,折射出我们的环保意识和工作有待改善。
在旅馆的一晚,我把喝过的饮料瓶装在从书店带来的纸袋子里,然后塞到垃圾桶里。第二天出门回来后,房间被打扫过,但是那个装着饮料瓶的纸袋子,竟然被服务员从垃圾桶里拿出来,放到了桌子上。这个现象有些奇怪,怎么可以把客人扔了的垃圾又拿出来放桌上呢?卫生间里,我前一天用过的一次性香皂还放在洗手池边。我在国内曾经出差频繁,服务员在整理房间时一定会把旅客用过的一次性香皂丢弃,拿出新的一块来。在台北这家宾馆,我想服务员不换香皂就是一种不浪费的习惯吧。而他们把那个纸袋子拿出来,大概是建议我对可回收的垃圾单独处理吧。
在台北龙山寺门口,我看到了上面的提示。我把这段话敲出来吧:
财团法人台北市艋舺龙山寺 谨启
【敬谢香枝】
请以心香虔敬菩萨,减低污染爱护地球
【婉谢经书】
请藉禅心礼敬菩萨,节能减碳落实环保
【恳辞花篮】
请秉慈心奉献菩萨,珍爱花木回归自然
寺庙竟然以环保的名义建议大家不要焚香、不要送经书、不要献花,这是何等的觉悟啊,让我深深震撼。这和国内几个著名寺庙留给我的印象大相径庭,后面我将详述。

2013年7月13日星期六

记台北行之四:回北京第一天的观察

前面我从一些生活的细节记叙了我在台北的感受。也许有人会说我过于敏感,把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升到了文明高下的对比。

我之前和一位同事吃饭时,说到这样一个观点。我问他人之为人最可悲之处在哪里?我不记得他的答案了,我当时觉得最可悲的是,人总是趋于变得麻木不仁。这是人赖以生存的特征,让人适应外界的刺激;同时,这也是人可悲的一点,他们对任何喜怒哀乐的感受终将趋于麻木,对善的赞美和对恶的排斥都渐渐弱化。所以,人是需要一定的敏感性的,特别是我们“麻木”的中国人。

在桃园机场登上回北京的飞机,走到我的座位处,一个女人赫然踩在我的座位上放行李。我脑中立刻迸出春运期间的火车,火车的行李架很高,所以经常需要踩座位上放行李。可是飞机的行李架并不高,一般人都可以够得着。我注意到这个女的个子确实比较小,但也不必踩在别人的座位上,可以请周围任何一位男士或者空乘帮助。为了表示我的抗议,上面贴出这位女士的照片。

虽然刚刚上飞机,还没有离开台湾的领土,缺已经让我感受到了浓烈的大陆风。这位女士的行为让我气愤,让我悲哀。

如果是她自己的座椅,她应该不会踩上去,或者会垫上一张报纸。做这些低素质事情的中国人最可恨的一点就是,他们在自己家里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只在公共或别人的场所做。有哪个中国人会在自己家里随地吐痰吗?在北京街头,随手扔垃圾的行为很常见,烟头、食物残渣、卫生纸、塑料袋,甚至有的青年人喝完矿泉水就顺手往路上扔。他们会在自己家的地板上乱扔垃圾吗?这种小事上都没有道德,在大事上能指望他们有道德吗?每每看到这种行为,我的心情都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痛心疾首!

到北京坐上了地铁,也完全回到了现实中。我记得在台北坐捷运时,听到有人要下车时,他对前面的人说“对不起,麻烦借过一下”。是在北京呢,地铁里一个男的要下车,是一种命令式的口气:“来过一下”,毫无礼貌可言。显然大家也不会觉得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妥,只是我这样刚刚离开这个环境七天后回来的人才会觉得刺耳。可悲的是,当我回来时间变长,也会慢慢对这种行为习惯,变得一样的麻木不仁。
还是在同一趟地铁上,我听到有类似游戏的音乐声。我以为是地铁里面的电视发出的,后来才发现是上面这位青年在玩类似《雷电》的手机游戏,声音很响很热闹,玩得很投入。我都不知该说什么了,他就这样一直旁若无人地玩着,没有体会对别人的影响。

在这趟地铁上的最后一个小故事,和上面这张照片左边的女士有关系。快到站时,她站在车门口,我站在她后面。突然,列车晃了一下,她没有站稳往左倒了,右手扶着行李箱,条件反射下我左手把她一揽,让她没有跌倒。她回头笑着向我道谢。地铁门打开了,她在下车前再次回头给我道谢。我从她的笑容,可以读得出来,那是明显的带着惊喜的笑,并且是诚挚的感谢。她一定没有料到会有人扶她,所以才会惊喜。我如果不是刚从台北回来,还沉浸在台北和大陆文明的对比中的话,恐怕也不会做出那个动作。在这个国度,人犯病躺在地上都没人扶,一个陌生人趔趄了算什么呢?

上面几个小故事,只是我从台北回北京的第一天晚上注意到的。两个城市值得我们比较的这种细节太多了,我再举两个回北京后注意到的例子。

到麦当劳买早餐,我去的有点晚了,只有一两种早餐了。餐厅工作人员用很生硬的口气向排队的顾客宣布,只有什么什么早餐了。这样的口气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客气地说一声“对不起”,然后以温和的语气讲出来,效果会好很多。可惜的是,恐怕顾客并没有这样的需求,大家已经对这种冰冷的态度习惯和麻木了。

最近去了一趟天安门广场边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烈日下排着长长的队伍。等我排到领票的地方,工作人员用很不耐心的语气告知大家怎么领票。国家博物馆是我进过的最大的博物馆,逛了一天,最核心的两个展览“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还没有看,其规模是台北的故宫博物馆不能及的。可惜,门口工作人员的文明素质和博物馆的档次不相匹配啊。

这篇博文讲到台北的公车司机开得不够文明,要向东京的公车司机学习,可是北京的司机又不知差到哪去了呢?急刹车、急转、骂脏话是家常便饭,乘客抓着扶手都可能被摔倒。以前坐过的86路车,让我怀疑司机是不是会故意甩乘客来解气。

国人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仅仅一道海峡之隔,同为中华民族,为什么会形成两个文明如此差异的社会呢?后面我将试论之。

2013年7月6日星期六

记台北行之三:讲究礼让的社会

上一篇我从行人过马路这个细节,对比了台北和北京的情况。机动车对行人的礼让,是对生命的尊重,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在台北,有太多体现文明的细节值得我学习。

不只是机动车让行人,机动车之间也会礼让。在台北的马路上,噪音主要是机车的轰鸣声,很少听到汽车鸣笛的声音。在台北的一天我和一位从广东来的朋友一起玩。他说在台北一个路口看到一辆车走错车道了,绿灯亮着没有走,在等变灯后变道,后面的车并没有摁喇叭,只是在后面等那辆车,因为司机知道前面的一定是走错车道了。

我还清楚记得几年前我开车,还是个新手,在中关村银谷大厦的那个路口,本要直行结果走了右转车道,但前方是红灯。后面的车一直滴滴按喇叭,我只好右转了。如果后面车上副驾有人,我猜他大概会向司机说“滴死他”吧。

在北京高高的写字楼里上班的我,也会被时而被楼下持续不断的汽车喇叭声吵到。只要前面的车动作稍稍有迟疑,后面的车就会按喇叭,而如果自己被按了喇叭,司机又反过来会骂滴他的人。也许这都不是不能换位思考的问题,可能还只是智商问题吧。


在台北第一次坐公交车就是上面这辆,是从西门去中正纪念堂。台北的公交车分上车或下车收费,在司机上方的指示牌有说明。我坐过的公交都是在前门下车收费的。令我吃惊的是,当乘客在前门依次刷卡或投币下车时候,司机会一一说谢谢。

不光是公交司机,在宾馆、饭店、甚至7-11买东西结账的时候,他们也常常会说“谢谢”,我也学得有礼貌了,也以谢谢回复。这样的礼貌用语,让陌生人之间的一面之缘也多了一份温情。


上面的照片是在某个捷运站拍摄的,当时人比较多,大家从电梯远处开始就自觉靠着墙壁排队,排成一条直线。这和我在大陆的经验很不一样,在北京人们都是会“自然而然”地涌向电梯,形成一个扇形的人潮。此外,上下楼梯的左边都是空出来的。在北京,堵住左边通道太正常不过了。

街上的行人走路时候撞倒对方是很常见的。在北京,如果觉得不是自己过失,可能会等着别人道歉。在台北我也不小心和别人撞到几次,在明显是我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被撞的人也会很客气地道歉,而不是等着我道歉。这样的态度,让我深深受教。

2013年6月29日星期六

记台北行之二:过马路不用提心吊胆

六月十日深夜到桃园机场,到旅馆已是次日凌晨。我放下行李后去7-11取钱买东西,回来在一个路口等绿灯。这是一个小路口,台北的马路大都没有北京的宽。绿灯亮了我准备过去,看到左边一辆车开过来,这辆车并没有很远就减速,不过还是在路口停下了。因为刚来,我怕不熟悉这里的交通规则,所以在那辆车停下后我才过去。等我过去后,回头看那辆车右转开走了。原来那辆车是右转不用停的,但还是停下等我过去才离开的。虽然早听说国外的汽车在路口都会让行人,但不料刚到台北几个小时,我就感受到了这样的文明。

在台北,我十分仔细和好奇地观察各种细节,以了解这个不同于大陆的文明。我住在西门町一带,有一天出去在中华路一段的一个路口看到一个女人在过马路,右拐的公交车停下来,等那个女人走过之后才开起来。在台北的几天,我多次看到汽车在路口让行人的场景。

这和北京的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北京右转的汽车是几乎不会让行人的。上周末我在一个立交桥下的路口,看到几个行人慢悠悠地过马路,右转的一辆白色宝马车对他们不停按喇叭。在这样的司机头脑中,行人只是可以移动的障碍物,并没把他们当人看待。

北京的公交车在右转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停下来的,里面的售票员会把手伸出窗口摆动示意,同时会用喇叭喊:车辆右转注意了注意了。细心的人会注意到,有的车辆在路口右转时候,直接用喇叭播放一个死气沉沉的女人的录音,重复地喊“车辆右转弯”。这些司机只是告诉行人让开别让我们撞倒,却从来不会礼让行人。

行人在过马路时候,如果看到绿灯时间不多了,必须得跑起来。否则绿灯结束,所有车辆都会开动起来,把行人夹在车流之间过不去,极其危险。行人必须为自己的安全而跑动,这些车辆才不会管你呢。

小小的一个过马路,反映的仅仅是台北司机的道德素质高,大陆司机的道德素质低吗?我想没这么简单。过马路时的礼让,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特别体现了这个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在中国过马路的丑态,只是中国社会不尊重生命的冰山一角。

这篇帖子里面,王丹说从台北到美国后,过马路不用提心吊胆了。虽然台北比起大陆,情况要好很多,可是台北比起美国,却又让台北人自惭形秽呢。文明,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2013年6月25日星期二

记台北行之序言:文化冲击

本文是台北行系列文章之第一篇。

端午节假期在台北的七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文化冲击。这让我在回国后,能够更加敏感地观察和反思自己和所处的环境。

如果把旅游算做自行离开所在的城市玩,那我在去台北玩之前可以算作从来没有旅游。因为多年的人身自由所限而没能出国。在国内去过十来个省份,大部分是出差,还有单位组织的旅游,也有探亲访友的事情,但没有哪次是专门、完全自发和自行的旅游。这里面有犯懒的原因,有受“读万卷书,行零里路”这句话影响的原因,也有对国内景点没有兴趣,一想到什么景点都是拥挤的人群就没有了动力。

去台湾旅游,是在临行前一个月才决定的,然后开始准备各种东西。第一次旅游,为什么选择台湾呢?因为朋友端午也要去台湾,想一起去玩。对没有自由行经验的我,比起东南亚和日本,台湾完全没有语言障碍,会比较简单。

在准备出行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确了我去台湾的目的。了解了南部的垦丁、东部的花莲、中部的日月潭和阿里山等景点后,发现我只用呆在台北市就可以了。垦丁、花莲等固然是台湾独特的景点,但和中国大陆相比,它们不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我觉得旅游就应该去体验目的地独特的东西。台湾和大陆相比,我认为最独特的是他们建立的民主政治体制。这是我最感兴趣的,我希望能多了解这方面的东西。

我对朋友说,我去台湾的目的,是想看看他们是如何建立起来一个民主社会的。我旋即又说,怎么建立起来应该是看不到的,但是“是什么样的”还是可以看到的。因为朋友有事不能去,最终是我一个人出行。虽然我非常向往田园生活,但我的行程安排都在台北市。去感受台湾社会,比起自然美景,我想大城市是更加有代表性的。

我的行程中都没有安排台湾的美食。说到美食,我一直以来就对吃不大感冒,主要是担心食品安全,国内做餐馆的人什么没有良心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可是在台北几天,我竟然变成了吃货。

在台北,我体会了他们的礼貌,享受了慢生活的舒适,体验了政府部门的独特之处,也感受了民主国家特有的政治活动。我会陆续把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发到这里,也会记录旅行中一些比较轻松的内容。

2013年3月5日星期二

从area的发音说起

某人告诉我area的发音不是像很多人发的那样,开头和air一样,带个ə的发音,而直接是/ˈɛriə/。我一查词典,果然是这样的,这对英语发音很差的我太颠覆了。

词典里面area的音标是[air-ee-uh],或者用国际音标是/ˈɛəriə/,字面上和air的音标一模一样,但是实际发音时却和air不同。我理解可能是因为r后还有元音,前面的ə不发出来。这有点类似汉语中的一七八不变调,实际发音和字典中的发音会不同。我不懂瞎猜的,还望专家指正。

后来我想找几个有类似发音的单词,想出了以下几个单词:
bearer
Ontario
armamentarium
这几个词我都是发成类似air的音,查词典发现和area类似,都没有ə的发音,让我确认这是普遍的规律。如果要找到更多类似的词汇,在Ubuntu下可以执行如下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wamerican
grep -iearea -earer -eario -earium /usr/share/dict/american-english
命令执行完会列出一些单词,其中一些发音类似本文提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