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星期六

记台北行之二:过马路不用提心吊胆

六月十日深夜到桃园机场,到旅馆已是次日凌晨。我放下行李后去7-11取钱买东西,回来在一个路口等绿灯。这是一个小路口,台北的马路大都没有北京的宽。绿灯亮了我准备过去,看到左边一辆车开过来,这辆车并没有很远就减速,不过还是在路口停下了。因为刚来,我怕不熟悉这里的交通规则,所以在那辆车停下后我才过去。等我过去后,回头看那辆车右转开走了。原来那辆车是右转不用停的,但还是停下等我过去才离开的。虽然早听说国外的汽车在路口都会让行人,但不料刚到台北几个小时,我就感受到了这样的文明。

在台北,我十分仔细和好奇地观察各种细节,以了解这个不同于大陆的文明。我住在西门町一带,有一天出去在中华路一段的一个路口看到一个女人在过马路,右拐的公交车停下来,等那个女人走过之后才开起来。在台北的几天,我多次看到汽车在路口让行人的场景。

这和北京的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北京右转的汽车是几乎不会让行人的。上周末我在一个立交桥下的路口,看到几个行人慢悠悠地过马路,右转的一辆白色宝马车对他们不停按喇叭。在这样的司机头脑中,行人只是可以移动的障碍物,并没把他们当人看待。

北京的公交车在右转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停下来的,里面的售票员会把手伸出窗口摆动示意,同时会用喇叭喊:车辆右转注意了注意了。细心的人会注意到,有的车辆在路口右转时候,直接用喇叭播放一个死气沉沉的女人的录音,重复地喊“车辆右转弯”。这些司机只是告诉行人让开别让我们撞倒,却从来不会礼让行人。

行人在过马路时候,如果看到绿灯时间不多了,必须得跑起来。否则绿灯结束,所有车辆都会开动起来,把行人夹在车流之间过不去,极其危险。行人必须为自己的安全而跑动,这些车辆才不会管你呢。

小小的一个过马路,反映的仅仅是台北司机的道德素质高,大陆司机的道德素质低吗?我想没这么简单。过马路时的礼让,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特别体现了这个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在中国过马路的丑态,只是中国社会不尊重生命的冰山一角。

这篇帖子里面,王丹说从台北到美国后,过马路不用提心吊胆了。虽然台北比起大陆,情况要好很多,可是台北比起美国,却又让台北人自惭形秽呢。文明,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2013年6月25日星期二

记台北行之序言:文化冲击

本文是台北行系列文章之第一篇。

端午节假期在台北的七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文化冲击。这让我在回国后,能够更加敏感地观察和反思自己和所处的环境。

如果把旅游算做自行离开所在的城市玩,那我在去台北玩之前可以算作从来没有旅游。因为多年的人身自由所限而没能出国。在国内去过十来个省份,大部分是出差,还有单位组织的旅游,也有探亲访友的事情,但没有哪次是专门、完全自发和自行的旅游。这里面有犯懒的原因,有受“读万卷书,行零里路”这句话影响的原因,也有对国内景点没有兴趣,一想到什么景点都是拥挤的人群就没有了动力。

去台湾旅游,是在临行前一个月才决定的,然后开始准备各种东西。第一次旅游,为什么选择台湾呢?因为朋友端午也要去台湾,想一起去玩。对没有自由行经验的我,比起东南亚和日本,台湾完全没有语言障碍,会比较简单。

在准备出行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确了我去台湾的目的。了解了南部的垦丁、东部的花莲、中部的日月潭和阿里山等景点后,发现我只用呆在台北市就可以了。垦丁、花莲等固然是台湾独特的景点,但和中国大陆相比,它们不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我觉得旅游就应该去体验目的地独特的东西。台湾和大陆相比,我认为最独特的是他们建立的民主政治体制。这是我最感兴趣的,我希望能多了解这方面的东西。

我对朋友说,我去台湾的目的,是想看看他们是如何建立起来一个民主社会的。我旋即又说,怎么建立起来应该是看不到的,但是“是什么样的”还是可以看到的。因为朋友有事不能去,最终是我一个人出行。虽然我非常向往田园生活,但我的行程安排都在台北市。去感受台湾社会,比起自然美景,我想大城市是更加有代表性的。

我的行程中都没有安排台湾的美食。说到美食,我一直以来就对吃不大感冒,主要是担心食品安全,国内做餐馆的人什么没有良心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可是在台北几天,我竟然变成了吃货。

在台北,我体会了他们的礼貌,享受了慢生活的舒适,体验了政府部门的独特之处,也感受了民主国家特有的政治活动。我会陆续把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发到这里,也会记录旅行中一些比较轻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