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30日星期一

书非买不能读也

每次逛书店,我都会手痒痒想买书。可想到以前买的书还没看完,不想买来了书拖着不看,就作罢了,因为想要求自己看完买来的书了再买新书。

高中语文课本里面有一篇关于借书的文言文,是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作者一开始就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作者最后说“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意思是知道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所以(借到书的人)看书一定专心,还书也一定及时。相反,“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是说做官后,花薪水买来一大堆书,却束之高阁。

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借书也很方便,但是我却不够珍惜这条件。有时一次借来一堆书,随便翻翻就放一边,想到期还早呢,不着急看。可是四个星期的借期突然就到了,书还没怎么看呢,就原数还了回去。因为借书太容易了,所以借到书也没觉得“幸运”,也就不认真看了。

我猜是不是古代的书价便宜,他们买来很多书不看也不会很可惜。现在的书蛮贵的,如果买了不看就是白花钱,所以买了书就一定会看的。对于我,是“书非买不能读也”。今天去了中关村图书大厦,心想多买两本就多买两本吧,买来了总会看的,不买就肯定看不了。最后买了四本书,比预计要买的多。

2007年4月28日星期六

“器识其先,文艺其从”

晚上听了一遍清华大学老校歌,顿觉精神振奋。我听的是那个很经典的合唱版本,在紫霞可以收听。不过这里面只唱了第一段,没有二三段。我找了一个完整的合唱版,但是曲调个别地方有改动,点这里可以下载。校歌歌词全文如下: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
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
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
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这是一九二三年清华大学公开征集校歌时,汪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歌词用文言写成,其中描绘的清华美好景象令人向往,歌词积极向上的气息鼓舞人心。歌词里面用到了一些典故,这里有一篇《清华大学老校歌歌词释义》,看过后就基本懂得歌词的意思了。这首歌历经八十多年,至今仍然不衰,堪称经典。

凑巧发现这几天正是清华大学九十六周年校庆,有必要再次欣赏校歌。我觉得这首歌曲里面最好的一句是“器识其先,文艺其从”,所以我特意把此句作为这篇文章的标题。这句歌词简单说,就是指作好人比作好学问重要,这是对个人的要求。那么对大学的要求,就是要在培养目标中,把人格健全、精神崇高放在首位,而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次之。

清华大学在近百年曲折而光辉的历史中,出现过一些学术大师,也涌现出了一批为民族独立、人格自由而奋斗甚至牺牲的理想主义者,令后人景仰。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的清华大学,在学生“器识”方面下的工夫,远远少于在“文艺”方面下的功夫。清华曾经有一个光荣的称号,叫“红色工程师的摇篮”,现在已经听不到这个说法了。这个称号有失狭隘。

那么如何的大学教育才能提高“器识”,培养人格呢?这就需要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尤其是在清华大学这样一个曾经纯理工的大学中更应如此。二〇〇六年四月的《读书》上有一个“大学人文教育专题”,四篇文章近三十页对大学的通识教育、人文教育进行了思考和论述,很有启发性。我很推荐大家阅读这些文章,特别是蔡达峰先生的《我们的通识教育:关心人与社会的发展》。文中对“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进行了反思,全部原文在这里可以看到。下面摘引精采的一段:
  通识教育以尊重和满足人的本质需要、促进人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在“大学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通识教育的议论特别丰富,而它们的背后,都有“为什么培养”的问题,有从哲学上说是自由人或完整的人,有从社会学上说是人性的守护者、未来社会的领导、文化与政治共同体的公民等。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潘光旦先生认为“教育的理想是在发展整个的人格”。必须看到,诸如生命与生活、幸福与自由、个性与爱好、人格与尊严等话题,虚中有实,都是现实生活永恒的精神支柱和发展动力。所以,教育必须引导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的大学生是否很快乐呢?或许他们承受着太多的压力,以至于顾不上自身的价值,忘却了生活的真谛,忽视了心灵的力量。或许他们把现实社会看的如此的实际,以至于将自身的命运与财富的积累视为一体,放弃了信念,失去了理想。我们的大学生经历了什么呢?他们绝大部分来自呵护有加的独生子女家庭,他们都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他们也都清楚地看到了就业的困难和财富的威力。他们特别渴望成功,也充满想象,但除了攻读学位以外,他们可以获取成功的途径很少,所以,他们更容易遭到竞争的挫折和失败。如果他们特别经受不起失败和挫折,心灵的力量不能平衡现实的处境,那教育对他们还缺什么呢?
  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的大学是否足够认真地研究着这些问题,是否足够真心诚意地关心着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把人生的道理更好地告诉每个学生。如果缺乏对人生价值的领悟,他们何以珍惜未来,何以影响社会。
希望清华大学能够不断改革创新,在“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的指引下,培养出人中之人,为“大同爰跻,祖国以光”的目标奋斗。

2007年4月23日星期一

4digits进入Debian unstable了

4digits截图
今天早上,收到4digits ITP bug关闭的信,标志着4digits正式进入Debian unstable。

4digits 0.4写好后,我在freenode的#ubuntu-cn频道里问有没有人可以给我的游戏打包。Huahua看了我的程序后让我联系freeflying,他是Ubuntu维护人员。

后来有一天,caiqian在频道里问有没有好的国产软件,好久没有打包了。原来他是Debian的维护人员。Huahua告诉他我有东西要打包,于是caiqian打算给4digits打包。同一天晚上,caiqain让我提交了WNNP的bug。从三月二十二日提交这个bug到今天deb包上传到FTP并关闭这个bug,正好一个月,应该说是蛮快的。

那天后不久的某一天,在频道里谈到Blogspot,Huahua顺口说让我在blog上写一篇关于提交4digits给Debian的事情,说让更多的国产软件进入Debian。我答应了他,但是要在4digits进入后我才能写,也就是今天。

要让软件进入Debian,软件功能不一定多全,主要是不要有大的bug。开源软件开发模式就是"Release early, release often",所以软件有更新就可发布。在写4digits之前我只写过两个PyGTK程序,第一个只有几个按钮,用来看上海交通大学的电视直播(需要IPv6访问),第二个就是摄像机标定程序了。4digits的glade文件不到600行,python文件不到200行,实在是简单得很。

最后希望各位自由软件爱好者,积极地向Debian, Ubuntu等发行版提交自己的软件,让更多国人的软件进入GNU/Linux发行版。

2007年4月13日星期五

榆钱


像上周六那样,今天我又去十食堂前的草地晒太阳。不过那些草地在喷水,我就到后面的小丘上去了。在小坡铺上防潮垫,躺在上面,身边是绿草,周围是竹子、桃树、松树、槐树(还有我不知道的)等各种花木,阳光温暖着身体,春风抚摸着面颊,真是比神仙还舒坦。把法语书扔一边,用书包挡着照到脸上的太阳,闭上眼睛,慢慢就睡着了。醒来后差不多过了一小时,然睡得不深,但很香。起身后垫子上有一些风吹来的草叶,有几片绿色的圆形叶子:这是榆钱。我尝了一片,香甜的。

我的思绪一下子从二〇〇七年回到了十多年前。小时候春天时候,常常会吃榆钱。记得七队那条路边有颗大榆树,一次我和几个伙伴玩到那边了,就爬到树上吃榆钱。我们坐在树枝上,吃得很豪爽,捋下一把就放嘴里,而且要抢着吃,直到吃得一嘴榆钱味才不吃了。

我在周围找,发现了两株大榆树。高处一串串饱满的榆钱很诱人,不过够不着,只能揪点下面的。我有多年没有吃过榆钱了,也许小学后就再没有吃过吧。我的心情很激动,甚至叫过不远处看书的一个人过来品尝。不过她说不知道这个东西,吃了后她说没有味道。是啊,有人不知道榆钱,对知道榆钱的人,那也只是普通的东西,可是在我那懵懂的童年,榆钱却是个常“玩”的东西,所以当我再次看到时很激动。我喜欢那淡淡的香味,甜味。

榆钱春天某一阵子才有,早了没出来,晚了就变叶子了。小时候也不是每年都会碰到的,正好那阵儿有就去吃了。今天我能吃到榆钱,真是幸运。只有周末才可能来草地享受阳光,要是再过一周,榆钱就差不多都没有了。

回宿舍后我发信息告诉晓寅,她说“在海淀吃到那些是很难得的”,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说,我还以为海淀很少有榆树呢。快一小时后她回我:“这么长时间还没想明白?因为这里都是讨厌的高楼大厦,没有足够地方也没有人关心树长得怎样了”。她说的“难得”真是有道理啊。我在清华都第六年了才第一次发现榆钱,真是羞愧啊。

后来自己采了一堆,回来后用水洗了吃,虽然很喜欢榆钱的味道,却无法找回童年时和伙伴们一起在树上吃的那种快乐了。

2007年4月9日星期一

漫步清华园

中午在万人食堂一楼吃饭时,看到窗外一副鲜红的对联,很吸引眼睛,但上联被楼房挡住了。饭后我鬼使神差地过去看那幅对联了。这是很普通的对子,我已经忘了写的什么了。后来在周遭散步,来到了以前从未来过的一些地方,给了我惊喜。

看过对联后,沿一条小路来到了北区澡堂西边。从那里往北走,就是青年教师公寓的西边。我第一次来这些楼房的西边。学校里很多地方新安装了颜色鲜艳的户外健身器材,这里也有一些,其中一个倒立的很好玩。玩了一会儿后,从青年二十一号楼前面回去了。

在万人吃过晚饭后,我再次在附近遛跶。原来十四号楼和十八号楼在这边,和十五号楼不在一起。往南一看就是西操,原来西操和万人这么近,以前还没觉得。在十四号楼后面有个叫“花房”的院子,这是一个种花的地方,里面很安静,有几个温室,外面摆着各种盆花。路上有架子,夏天就会爬上,夏天在这里乘凉应该不错。不知不觉竟然到了学校西北边,从栏杆往外看,外面正是马路的S形拐弯。

一个人,忘却俗务,没有目的地走、看,心情平静到极点,这种感觉甚是惬意。我虽然在清华生活了六年,但今天一走,又发现了一些没有去过的地方。这些地方不是校园里面出名的地方,也不算好看的地方,从外面来游清华的人也绝对不会来我上面说的地方,可是对我,它们却和校园的其它地方一样亲切。我想,这就是日久生情吧。

周六晚上和小丫他们一起吃饭时,丽娜问我在清华六年就要离开了,是不是很有感情,很留恋。我说“也没有”。我回答她的只是后面的问题。路还要向前走,留恋过去是奢侈的,但对清华园,这个我度过了人生六年黄金时代的地方,这个美丽的地方,我岂止是很有感情呢?

2007年4月4日星期三

选择:PyGTK

从我第一次接触电脑至今都有十年多了,可是一直没有学习图形界面编程。因为一是没有迫切的需求,二是后来已经习惯了GNU/Linux下的命令行程序。后来我老师看我写的都是命令行程序,他说没有“界面”怎么行。没办法,我得认真地学习图形界面编程了。

Linux下的图形界面编程有很多种库,对我可选的有GTK, PyGTK, wxWidgets, wxPython, Qt, PyQt等,甚至Java。因为我一直用的GNOME,而且喜欢GNOME胜过KDE,所以Qt和PyQt很快就被排除了。学过一点GTK编程,但是每次修改后要编译较费时间。而wxWidgets一点也没有接触,对那些语句比较陌生,所以排除了wxWidgets。Java程序比较慢,而且以前Java不是自由软件,所以我没有去学习,没有经验。Python倒是学过一些,希望能用在图形界面编程上,这样起步比较容易。下面就是二选一了:wxPython还是PyGTK呢?wxPython的程序在Linux下是GTK风格,在Windows和 Mac下的外观和操作系统风格一致,而PyGTK在哪都是GTK的外观。

尽管如此,我最终选择了PyGTK。因为我的操作系统是Linux,而且也不会用Windows和Mac(都不是自由软件),所以不必过于追求外观的跨平台一致性。

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没有让我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