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

记台北行之五:全民环保意识

在台北市稍稍留意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全民的环保意识比中国强太多了。这是一个容易理解的差别,一个连生命、人权都不尊重的国度,环保能有什么地位呢?

在台北的街边和旅游景点,我记得垃圾箱一般都是分类的,一处垃圾箱大概会有四种分类的桶。其实北京大街上也已经到处是分类垃圾桶,可是大家是否都按照上面的标识使用呢?我对此很怀疑。回到北京下飞机后,我注意到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一处垃圾桶,只有一个桶,上面印着"Waste"。在3号航站楼这个高科技、现代化的首都标志性建筑,一个简单甚至有些粗暴的垃圾桶,折射出我们的环保意识和工作有待改善。
在旅馆的一晚,我把喝过的饮料瓶装在从书店带来的纸袋子里,然后塞到垃圾桶里。第二天出门回来后,房间被打扫过,但是那个装着饮料瓶的纸袋子,竟然被服务员从垃圾桶里拿出来,放到了桌子上。这个现象有些奇怪,怎么可以把客人扔了的垃圾又拿出来放桌上呢?卫生间里,我前一天用过的一次性香皂还放在洗手池边。我在国内曾经出差频繁,服务员在整理房间时一定会把旅客用过的一次性香皂丢弃,拿出新的一块来。在台北这家宾馆,我想服务员不换香皂就是一种不浪费的习惯吧。而他们把那个纸袋子拿出来,大概是建议我对可回收的垃圾单独处理吧。
在台北龙山寺门口,我看到了上面的提示。我把这段话敲出来吧:
财团法人台北市艋舺龙山寺 谨启
【敬谢香枝】
请以心香虔敬菩萨,减低污染爱护地球
【婉谢经书】
请藉禅心礼敬菩萨,节能减碳落实环保
【恳辞花篮】
请秉慈心奉献菩萨,珍爱花木回归自然
寺庙竟然以环保的名义建议大家不要焚香、不要送经书、不要献花,这是何等的觉悟啊,让我深深震撼。这和国内几个著名寺庙留给我的印象大相径庭,后面我将详述。

2013年7月13日星期六

记台北行之四:回北京第一天的观察

前面我从一些生活的细节记叙了我在台北的感受。也许有人会说我过于敏感,把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升到了文明高下的对比。

我之前和一位同事吃饭时,说到这样一个观点。我问他人之为人最可悲之处在哪里?我不记得他的答案了,我当时觉得最可悲的是,人总是趋于变得麻木不仁。这是人赖以生存的特征,让人适应外界的刺激;同时,这也是人可悲的一点,他们对任何喜怒哀乐的感受终将趋于麻木,对善的赞美和对恶的排斥都渐渐弱化。所以,人是需要一定的敏感性的,特别是我们“麻木”的中国人。

在桃园机场登上回北京的飞机,走到我的座位处,一个女人赫然踩在我的座位上放行李。我脑中立刻迸出春运期间的火车,火车的行李架很高,所以经常需要踩座位上放行李。可是飞机的行李架并不高,一般人都可以够得着。我注意到这个女的个子确实比较小,但也不必踩在别人的座位上,可以请周围任何一位男士或者空乘帮助。为了表示我的抗议,上面贴出这位女士的照片。

虽然刚刚上飞机,还没有离开台湾的领土,缺已经让我感受到了浓烈的大陆风。这位女士的行为让我气愤,让我悲哀。

如果是她自己的座椅,她应该不会踩上去,或者会垫上一张报纸。做这些低素质事情的中国人最可恨的一点就是,他们在自己家里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只在公共或别人的场所做。有哪个中国人会在自己家里随地吐痰吗?在北京街头,随手扔垃圾的行为很常见,烟头、食物残渣、卫生纸、塑料袋,甚至有的青年人喝完矿泉水就顺手往路上扔。他们会在自己家的地板上乱扔垃圾吗?这种小事上都没有道德,在大事上能指望他们有道德吗?每每看到这种行为,我的心情都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痛心疾首!

到北京坐上了地铁,也完全回到了现实中。我记得在台北坐捷运时,听到有人要下车时,他对前面的人说“对不起,麻烦借过一下”。是在北京呢,地铁里一个男的要下车,是一种命令式的口气:“来过一下”,毫无礼貌可言。显然大家也不会觉得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妥,只是我这样刚刚离开这个环境七天后回来的人才会觉得刺耳。可悲的是,当我回来时间变长,也会慢慢对这种行为习惯,变得一样的麻木不仁。
还是在同一趟地铁上,我听到有类似游戏的音乐声。我以为是地铁里面的电视发出的,后来才发现是上面这位青年在玩类似《雷电》的手机游戏,声音很响很热闹,玩得很投入。我都不知该说什么了,他就这样一直旁若无人地玩着,没有体会对别人的影响。

在这趟地铁上的最后一个小故事,和上面这张照片左边的女士有关系。快到站时,她站在车门口,我站在她后面。突然,列车晃了一下,她没有站稳往左倒了,右手扶着行李箱,条件反射下我左手把她一揽,让她没有跌倒。她回头笑着向我道谢。地铁门打开了,她在下车前再次回头给我道谢。我从她的笑容,可以读得出来,那是明显的带着惊喜的笑,并且是诚挚的感谢。她一定没有料到会有人扶她,所以才会惊喜。我如果不是刚从台北回来,还沉浸在台北和大陆文明的对比中的话,恐怕也不会做出那个动作。在这个国度,人犯病躺在地上都没人扶,一个陌生人趔趄了算什么呢?

上面几个小故事,只是我从台北回北京的第一天晚上注意到的。两个城市值得我们比较的这种细节太多了,我再举两个回北京后注意到的例子。

到麦当劳买早餐,我去的有点晚了,只有一两种早餐了。餐厅工作人员用很生硬的口气向排队的顾客宣布,只有什么什么早餐了。这样的口气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客气地说一声“对不起”,然后以温和的语气讲出来,效果会好很多。可惜的是,恐怕顾客并没有这样的需求,大家已经对这种冰冷的态度习惯和麻木了。

最近去了一趟天安门广场边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烈日下排着长长的队伍。等我排到领票的地方,工作人员用很不耐心的语气告知大家怎么领票。国家博物馆是我进过的最大的博物馆,逛了一天,最核心的两个展览“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还没有看,其规模是台北的故宫博物馆不能及的。可惜,门口工作人员的文明素质和博物馆的档次不相匹配啊。

这篇博文讲到台北的公车司机开得不够文明,要向东京的公车司机学习,可是北京的司机又不知差到哪去了呢?急刹车、急转、骂脏话是家常便饭,乘客抓着扶手都可能被摔倒。以前坐过的86路车,让我怀疑司机是不是会故意甩乘客来解气。

国人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仅仅一道海峡之隔,同为中华民族,为什么会形成两个文明如此差异的社会呢?后面我将试论之。

2013年7月6日星期六

记台北行之三:讲究礼让的社会

上一篇我从行人过马路这个细节,对比了台北和北京的情况。机动车对行人的礼让,是对生命的尊重,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在台北,有太多体现文明的细节值得我学习。

不只是机动车让行人,机动车之间也会礼让。在台北的马路上,噪音主要是机车的轰鸣声,很少听到汽车鸣笛的声音。在台北的一天我和一位从广东来的朋友一起玩。他说在台北一个路口看到一辆车走错车道了,绿灯亮着没有走,在等变灯后变道,后面的车并没有摁喇叭,只是在后面等那辆车,因为司机知道前面的一定是走错车道了。

我还清楚记得几年前我开车,还是个新手,在中关村银谷大厦的那个路口,本要直行结果走了右转车道,但前方是红灯。后面的车一直滴滴按喇叭,我只好右转了。如果后面车上副驾有人,我猜他大概会向司机说“滴死他”吧。

在北京高高的写字楼里上班的我,也会被时而被楼下持续不断的汽车喇叭声吵到。只要前面的车动作稍稍有迟疑,后面的车就会按喇叭,而如果自己被按了喇叭,司机又反过来会骂滴他的人。也许这都不是不能换位思考的问题,可能还只是智商问题吧。


在台北第一次坐公交车就是上面这辆,是从西门去中正纪念堂。台北的公交车分上车或下车收费,在司机上方的指示牌有说明。我坐过的公交都是在前门下车收费的。令我吃惊的是,当乘客在前门依次刷卡或投币下车时候,司机会一一说谢谢。

不光是公交司机,在宾馆、饭店、甚至7-11买东西结账的时候,他们也常常会说“谢谢”,我也学得有礼貌了,也以谢谢回复。这样的礼貌用语,让陌生人之间的一面之缘也多了一份温情。


上面的照片是在某个捷运站拍摄的,当时人比较多,大家从电梯远处开始就自觉靠着墙壁排队,排成一条直线。这和我在大陆的经验很不一样,在北京人们都是会“自然而然”地涌向电梯,形成一个扇形的人潮。此外,上下楼梯的左边都是空出来的。在北京,堵住左边通道太正常不过了。

街上的行人走路时候撞倒对方是很常见的。在北京,如果觉得不是自己过失,可能会等着别人道歉。在台北我也不小心和别人撞到几次,在明显是我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被撞的人也会很客气地道歉,而不是等着我道歉。这样的态度,让我深深受教。